中德合作相得益彰, 携手迈进共创辉煌
时间:2016-11-21
来源:外事办公室
作者:本站编辑
师蕾老师的中国结制作课程--- 神奇纸条 魅力盘长。用丰富的实物展示、图文并茂的制作步骤、细致耐心的上手演示、漂亮实用的制作工具和纸条编制模将学生带入了美妙的中国结制作过程,学生们做出初步的盘长结之后,师蕾老师、刘乃文老师、王中莉老师又帮德国师生叠加装饰,最后拿到完美作品的德国师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纷纷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
赵广宇老师精心为德国师生准备了中国传统书画课程--- 书法与写意花鸟。只见德国师生们拿起了毛笔细致认真地模仿赵老师演示的篆书字体,并对笔画先后顺序、如何布局频频请教老师。沃勒尔中学的韩老师和Preis 副校长也认真地临摹书写,Preis 女士临摹的”好事连连“画作深得赵老师的赞许。
齐欢君老师为德国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民族课程---新疆舞。齐老师逐个分解舞蹈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在老师的带动下德国师生们细致地模仿老师的动作,仔细地揣摩,很快跟随着优美的音乐就能翩翩起舞。最后德国学生还饶有兴致的试戴了维吾尔族的帽子,并纷纷合影留念。
韩熠老师为德国师生奉献上了一节精彩的民歌课程---茉莉花。她向同学们解释了茉莉花这首歌曲的美好文化寓意,并带领同学们逐句学唱,有 3位德国学生愿意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韩老师也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了干茉莉花儿作为奖励。 课程的最后韩老师和德国学生相继弹奏了美妙的钢琴曲目,为本节课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点。
王洪芳老师的“小生物大美食”选修课程的主题设定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醪糟的制作。在课程一开始,先邀请德国师生品尝参与该选修课的中国学生亲手制作的酸奶,德国学生赞不绝口。接下来王老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为中德师生讲授了醪糟的起源、发展历史和制作方法,并邀请德国师生一起共同制作醪糟,体验醪糟这一中国传统小吃的制作过程,并在2天后醪糟发酵完成后将德国师生亲手制作的醪糟送回给他们品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服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刘鑫宁老师精心准备的全英文授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汉服的历史演化,带领同学们穿越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了解华夏名族五千来的服装演变过程以及其所承载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德国师生大开眼界。刘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图片及汉服实物向德国师生们介绍了历朝历代的服饰特色,结合启发式提问及让学生试穿汉服等方式,精彩纷呈的介绍了各个朝代的服饰特点及文化内涵,学生们亲自试穿体验汉服并进行了汉服走秀。德国师生们怀着极高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验,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此外,故宫、长城、戒台寺、国家博物馆等知名景点也是作为德国师生体验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文化、近距离感受神圣庄严中华文化的重要补充。
*科技创新 感受进步
机器人课程向来是我校引以为豪的特色课程,我们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全市比赛中获奖。本次交流活动期间信息中心董悦老师和李永松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经典的机器人展示和组装课程,德国学生对人形机器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赞不绝口,并在随后开展的机器人组装过程中展现出极高的动手能力和极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一点给两位授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科学课题研究是中德交流以来长期坚持的一项深化交流内涵的促进方式,在德国教师和中方王惠梅、马慧楠老师的带领下,中德学生还共同进行了两次有关“环保”的课题研究。中德小伙伴两人一组,共同交流商定一个子课题,制定研究方案,之后双方将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完善,最终在我校学生回访德国时完成课题并进行展示。
*集群发展 相得益彰
依托云岗教育集群的资源优势,学校组织德国师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感受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王秀菊副校长带领德国师生一行人参观了云岗教育集群校---首师大附属云岗小学,云岗小学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都给德国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家庭生活 情感升华
第八届中德交流的另一个亮点是此次我们的接待家庭为德国学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既有中国传统美食制作体验,又有丰富多彩的外出参观体验活动,德国学生们感受了中国式家庭的温馨与和谐,目睹了中国的发展变化与文化传承。中德小伙伴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提高了国际理解能力。在张进兵校长和于书颖主任的带领下,德方教师对接待家庭进行了走访。
*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
为了丰富我校云和国际理解课程内涵,外事办特邀此次德国友好访问团的带队教师Mrs.Preis, Mr.Handisides 为我校初一和高二学生进行了主题为“走进德国”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德国学校的学制、学校类型、学生学习科目以及假期种类等等,学生们听讲座的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与德国教师互动。本次讲座最后还设置了交流提问环节,学生们纷纷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德国老师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也收获颇丰。
*物化成果 继往开来
为了提高本次交流活动的时效性,深化国际理解课程内涵,外事办专门为参与中德交流学生们设计了主题为My Days in Beijing (我的北京时光)的交流手册,内容涵盖校长寄语、学校中英文简介,日程安排,你最喜欢的一节课,让你难忘的一次参观活动,课题研究大纲,给我们学校的建议,对你伙伴的评价,谈一谈你的交流经历等几部分。
交流活动结束前,德国学生提交了交流手册,总结回顾了本次交流活动,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中国的伟大复兴的赞叹,对云岗中学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的喜爱,以及我校领导、老师、同学们对他们的热情接待的感激之情。
今年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与德国沃勒尔级中学友好交流的第九个年头,过往已经成功举办了共七届的中德师生交流互访,为了巩固两校的交流成果,回顾精彩交流瞬间,同时为了夯实两校今后长久合作的基础,进一步深化两校的交流内涵,落实我校的云和国际理解课程体系目标,外事办公室历时数月收集梳理并翻译了过去九年间的两校间交流资料(包含本次交流的部分活动),经过反复的整理、推敲、撰写和前后十多次的版面修改校对,外办公室推出了“首师大附属云岗中学国际理解课程系列丛书之”爱在德国“。
该书收录了我校自2008年与沃勒尔高级中学进行初步交流及2009年正式签订友好协议以来历年的两校友好互访活动,同时,为了让本次交流的德国师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他们在丛书中的身影,外事办加班加点把第八届交流活动的部分精彩瞬间也涵盖期中。当德国师生拿到这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和本次交流全部照片的光盘时,他们由衷地感概我们的”云中“速度,并对我们精心编辑并馈赠的“爱在德国”丛书所承载的两校间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衷心祝愿我校与德国友好校的交流活动能继续成功而顺利的开展,愿中德友谊万古长青。正如张进兵校长所期待的那样,祝愿我校的对外交流事业不断拓展,通达天下;祝愿我们的”云中学子“早日成为优秀的世界公民和国际化人才。
左冰雁供稿
于书颖审稿
' type="hid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