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大量使用网络,思维碎片化、绝对化的现象非常常见,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高考语文对此责无旁贷,一定会想办法去引导和改善。
变化4 有意识考查读书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在温儒敏看来,现在的语文课最大的毛病是"千人一面":只注重精读精讲,注重做题,读书很少,学过语文却不怎么喜欢读书,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素养更无从谈起。
"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有针对性的。"
近年来已有个别省市高考语文开始重视考察读书的情况,甚至围绕课外阅读情况的考察来设计试题。
如去年四川卷就有这样的题: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用二三百字去续写下面的话:"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能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这样的题其实就是考文学修养和阅读面,考表达能力,也是微写作,非常好。"我相信类似的考察读书情况的命题,在今后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肯定会增多。"
与此同时,阅读材料的量也会大增,需要考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否则就可能来不及做完。
"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都是精读课,一定要有略读课,让学生学会自读,再加上广泛的课外阅读。既要有阅读量,又要有阅读面。否则,阅读量上不去,高考可能来不及做题;阅读面上不去,来得及做也考不好。"
变化5 作文的改革,应当往理性靠拢
大家都知道,作文评判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不可能做到像数学那样精确,如果作文的分值太大,就增加了不公平的可能性。在温儒敏看来,今后高考作文还是会维持60分-70分之间的分值。
也有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设计一道60分的大作文,另加一道15至20分的小作文,或者叫"微写作"。大小作文各有分工。
温儒敏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题有的过于"文艺范",过于"小清新",他认为今后的高考作文题目应当向理性靠拢。
"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未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者要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
此外,如今高考语文几乎都是做完全部考题之后,再做作文,往往剩余时间不多,作文只能草草收场。
' type="hidden">